时间:2019-10-16
2015年,小玲尽情享受着新奇而又美好的大学生活,身体似乎也没有任何异样。转眼到了寒假,在家人的督促和医生的建议下,小玲接受了肾穿刺。
2016年1月,正式进行肾穿刺手术。几天后,病理诊断出来了:IgA肾病!
医生解释说,这是一种慢性肾炎,表现的形式有很多,之前频发的高血压,可能也是因为肾病引起的。医生叮嘱她常规治疗就可以,按时服药,按月定期复查。小玲谨遵医嘱,各项指标都稳定下来了。
直到2018年,小玲大三。经常发低烧,特别是冬天,一个月总要烧个两三次,但每次吃了退烧药,睡一觉基本能缓过来。但就算这样,她还是没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同年5月,小玲突然对吃饭失去了兴趣,看到饭菜就觉得恶心反胃。有时候勉强吃了点东西,没一会就全都吐光,黄胆水都吐出来的那种。可惜那时,她还只是觉得自己是肠胃炎。
6月,顺利毕业。在一次和同学相约去江苏的同学家玩时,出事了。小玲被送进了当地医院急诊室,经过2个小时的各项检查后,医生的一句话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:“很有可能需要透析了。”
小玲赶紧回学校办理了毕业手续,匆匆赶回家。到家时,整个人已经浮肿,脸上、腿上、眼皮上都肿得跟个馒头似的。家人直接把她送进了当地医院,马上被收治入院。
才一周的时间,小玲的血肌酐已经从500umol/L飙到了1200umol/L,贫血也很严重。医生告知,确诊尿毒症了。
听到这句话,小玲整个人都愣住了,毕竟才23岁啊。
同年7月1日,小玲正式开始了腹膜透析的日子——一天四次,早上8点开始,每4小时做一次,这过程中还要换透析液,每次透析完都已经差不多晚上10点了。就这样一天一天,周而复始。
一开始做,会手脚抽筋,因为剂量问题,会压迫到胃,呕吐。因为出现高钾,一度连水果都不能吃。
7月1日至9月10日,两个多月时间,小玲每天都窝在家里,除了去医院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,不想出门。
或许只有换肾才是最好的治疗办法。
小玲的父母做了配型检查,结果小玲妈妈配型成功,适合肾移植。
2019年9月10日,小玲做了肾移植手术,手术很成功。
9月24日,小玲出院了。
那一刻,小玲觉得,活着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