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热线:

0371-69911111

揭秘神奇的介入治疗

时间:2019-06-09

听多了介入治疗这个词,却对介入为何物一知半解。印象中的介入就是把一根“钢丝”插入血管,在医师的操作下,来回游动,不多时,便完成了手术。没有大创口,也不疼,患者在清醒中往往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“铅衣人”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

图片
图片

穿着十几斤重的铅衣,手术台前一站数小时,每天所受的射线相当于拍了上百次胸片。除了累的腰酸腿疼,还要承受免疫力下降的伤害。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医技护群体“铅衣人——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。他们必须直面X线辐射,为的就是减少病人的痛苦。

首先,让我们先看看郑州中康医院“铅衣人”的工作环境:

图片

中康医院神经介入三剑客

左(马辉超医师) 中(张少雷主任) 右(李会军主任)

在介入导管外的更衣架上挂了许多像无袖连衣裙的衣服,这就是铅衣。除此之外,还有铅围脖、铅眼镜、铅帽子、铅裤衩等辐射防护用品。张少雷主任介绍,以前的铅衣很重,如今改进后的铅衣“减负”到了18斤左右。虽然穿着铅衣,但医生的头面部和四肢都在外面露着,就是为了保证手术操作的精准。

介入导管室的门是一扇很厚重的铅门,门上贴着一个“当心电离辐射”的标识。

图片

(介入导管室的门)

介入导管室内,可以看到房间中央有一张很长的检查床,床头有一个C形臂的大型机器,这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系统的主机。在这个机器的帮助下,医生就拥有了透视眼,可以发现患者身体内的病灶并对其进行治疗。这个庞然大物的灵活性非常好,可以360度无死角旋转,调整各种角度,以方便医生更好地观察病灶部位,更精准地手术操作。

图片

(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系统)

介入微创治疗怎么治

图片
图片

介入治疗也叫介入微创治疗。是在X线透视监视下,利用穿刺针、导丝、导管、球囊、支架等耗材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新型边缘学科。尤其对于神经内科、心内科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,介入治疗可以直达病灶,精准操作,具有创伤小、见效快等优点。医生首先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清晰地发现病变血管哪里有问题,然后在显示屏的实时监控下,直接将治疗所用的导管、球囊、支架等,精准定位到有问题的部位进行治疗。DSA作为血管病变检查的“金标准”,尤其适用于动静脉血栓、管腔狭窄闭塞的病人。

近期神经介入经典案例分享(一)

5月25日一位突发言语不清的任某入住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。入院后医师给予完善各项检查,头部磁共振检查,结果提示: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。5月29日在郑州中康医院介入导管室进行了脑血管造影,造影结果提示: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。

图片

(术前右侧颈内动脉造影)

颈动脉狭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和眼的缺血症状。病变累及大脑前循环供血动脉即颈总、颈内动脉者,可有头晕、头痛、晕厥、一过性黑朦、失明等症状;但其典型临床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,即一过性肢体无力和麻木,以及短暂性偏瘫发作。病变累及大脑后循环及椎动脉者可出现椎基底动脉缺血表现,如眩晕、晕厥和恶心等。严重者可发生卒中即脑梗死。

图片

医师建议行介入手术治疗,于6月4日下午召开了术前讨论,经讨论分析后,患者情况适合进行手术治疗,与家属沟通后,家属同意手术治疗。

图片

(颈内支架植入后,狭窄明显改善)

6月5日上午,由介入导管室张少雷主任亲自主刀,在介入导管室行“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”,手术历时1个半小时,手术过程顺利,患者愈后良好,家属表示非常满意。

近期神经介入经典案例分享(二)

5月21日,一位言语不利2天的患者王某入住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。入院后进行头部磁共振检查,结果显示:脑梗死。后5月24日进行全脑血管造影,造影结果显示: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上下干重度狭窄。医师建议进行介入手术治疗,于6月4日下午召开了术前讨论,经讨论分析后,患者情况适合进行手术治疗,与家属沟通后,家属同意手术治疗。

图片

(术前左侧大脑中动脉造影)

  6月5日上午,由介入导管室张少雷主任亲自主刀,在介入导管室行“超选择左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”,手术历时2个小时,手术过程顺利,术后转入卒中监护室观察2天后,于6月7日下午转至普通病房治疗,患者愈后良好,家属表示满意。

图片

(支架释放前)

图片

(支架扩张中)

图片

(支架释放后)

这就是介入治疗,

关于介入治疗,

你还想了解什么,

下方留言区留言


医院简介  丨  联系我们  丨  就医须知  丨  在线留言  丨  来院路线

经营理念:铸高端人才 创精品医院
医院信仰:心存大爱 成就大医
医院愿景 : 百年中康 傲立中原

郑州中康医院 版权所有
备案号: 豫ICP备17003818号-3
技术支持:锐拓云